问:美国次贷危机是什么?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呢?
———黑龙江读者 李贤
答:美国次贷危机,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顾名思义,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因为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
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这个本来很自然的问题,却由于美国过去的6、7年以来信贷宽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有潜在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有的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包和债券化规模,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级按揭贷款违约事件规模的扩大,到了引发危机的程度。
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就是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停止上涨。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知道,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用状况,本来就比较差,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证明,或还存在其他的负债,还不起房贷、违约是很容易发生的事。但在信贷环境宽松、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它们也可以通过再融资,或者干脆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即可,不亏还赚。但在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下降的情况下,再融资、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就不容易实现,或者办不到,或者亏损。在较大规模地、集中地发生这类事件时,危机就出现了。
美国次房危机的苗头,其实早在2006年底就开始了。只不过,从苗头发生、问题累计到危机确认,特别是到贝尔斯登、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外宣布数以百亿美元的次贷危机损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现在看来,由于次贷危机的涉及面广、原因复杂、作用机制特殊,持续的时间会较长,产生的影响会比较大。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成因。
首先,它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我们知道,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此后的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这一阶段持续的利率下降,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起来的重要因素。因为利率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扩张的机会。表现之一,就是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与固定利率相比,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这样,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支撑过去连续多年的繁荣局面。 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这轮扩张性政策完全逆转。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其次,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大家知道,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作为购买原始贷款人的按揭贷款、并转手卖给投资者的贷款打包证券化投资品种,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有着投资回报的空间。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它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得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第三、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上标准的房贷首付额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房贷中的专业人员评估,在有的金融机构那里,也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而这种自动化评估的可靠性尚未经过验证。
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在美国,有的经济学家将这些问题定义为"说谎人的贷款",而在这些交易中,银行和金融充当了“不傻的傻瓜”的角色。按美国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的话说,"人们可以不付任何定金和头款、甚至在实际上没有钱的情况下买房子,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这"是我们住房市场中有过的最坏的泡沫,也是我们需要清理的最坏的泡沫" 。
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又一次信用危机,而从金融信用和信任角度来看,它被有的经济学者视为“美国可能面临过去76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冲击”。消除这场危机,因而也需要足够的时间。(作者张日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投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 |
|
|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中国可能的影响
08年07月04日13:07 人民网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其对美国经济的冲击越来越严重,到2008年春天仍然无法确定其最终影响有多大。这样,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到底会对中国经济发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在2008年春天还是一个没有确定回答的问题。目前推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可能影响有:
一、美国经济可能由于“次贷危机”而衰退,美国的经济衰退本身会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净出口。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净出口不仅数额巨大,而且对美国的净出口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对外净出口的主要部分;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受美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极大,对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高度敏感。如果美国由于“次贷危机”而陷入严重衰退,中国的出口和净出口增长速度会急剧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对外出口的停滞和下降本身会减少中国的就业,增加失业,尤其可能从经济上严重地打击高度依赖对美国出口的广东等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的大批企业依靠出口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而生存。出口市场的萎缩可能使这些依靠出口的企业陷入财务上的困境甚至倒闭。它们的倒闭会增大中国内地的失业问题,它们的财务困境会对中国的金融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不排除由此造成中国的银行业出现巨额坏账、证券市场面临崩溃的可能性。但是这种由于出口企业的困境造成的金融冲击到底会有多强,现在还很难预言。
二、在中国内地的许多外资企业是美欧国家企业的子公司或分支,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混乱可能使这些美国甚至西方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从而牵连到其在中国的子公司和分支经营陷入困境。中国的这些外资企业的经营困境可能暂时加剧中国国内的就业问题;
三、中国最近几年对外有大量的证券和其它投资,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业亏损可能波及中国对外所作的这些投资,降低这些对外投资的收益甚至使其亏损,造成中国人财富的损失;“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恐慌情绪还会造成对外投资亏损的预期,由此吓阻了中国的对外投资。不过,由于中国对外流出的资金主要是外汇储备中持有的外国政府债券,而且对外流出资金中的商业性投资数额并不大,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对外投资所造成的直接损失不会很大;而“次贷危机”给中国对外投资所造成的吓阻实际上还是一件好事,它会阻止不必要的资金在国际间对流,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资金用于国内的长期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以其外汇储备所购买的许多债券,名义上似乎是“政府发行的债券”,但是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国债券,而是与政府有关联的债券,如政府担保的公司的债券。这次“次贷危机”可能导致这样的债券不能及时足额偿还,这可能给中国政府及全体中国人民造成一定的财富损失。
四、美国的“次贷危机”可能大大降低国外的资金盈利率,造成美国的低利率。而中国此时正好为了反通货膨胀而要提高利率。中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加上国际投资者普遍预期中国的资金回报率高于国外,会导致外国资金进一步涌入中国,造成超大规模的大量外国投资。这在短期中虽然可能进一步增大中国国内的总需求,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但是也会同时提高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拉高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造成中国更为严重的经济泡沫。这样的经济泡沫一旦形成就迟早会破灭。而当这样的经济泡沫破灭时,中国就会发生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式的经济危机。这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在长远中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最大威胁。
总之,在短期中,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除了减少中国的出口并可能由此引发银行坏账和证券价格下跌之外,不会有其它的很大影响;而在长期中,美国的降低利率却可能在中国催生新一轮的经济泡沫并最终导致未来的经济崩溃。这种长期影响才可能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中国最严重的坏影响,我们最需要防范的是这样的长期恶劣影响。(文章来源:乌有之乡)